五年前的夏天,一位外地客商乘坐高铁抵达湖北襄阳,出租车驶过建设中的东津新区时,“的姐”一句朴实的“襄阳是个好地方”,让他心头一热。一周后,湖北鹏展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团队出现在东津新区招商办,一番考察后,一个总投资5亿元的项目就此敲定。如今,这个因“的姐”一句话结缘的项目,年产值已突破14亿元。
从5亿到14亿的跨越,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更藏着襄阳这座城市的发展密码——那些看似平凡的普通人,正用热情与坚守,成为城市最亮眼的“新名片”。他们可能是暖心的公交司机、热心的外卖小哥,也可能是返乡创业的女博士、到襄阳发展的科技工作者……这些“素人代言人”,正用各自的方式为这座城市书写新的故事。
“您好!欢迎乘坐!”7月8日早上5:50,40岁的孟娇驾驶23路公交车稳稳地停靠在襄阳东津新区汉水小学公交站台。头班车的发车时间为6:00,而孟娇却提前了十分钟到岗,这背后,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几年前,孟娇发现,每周二、周五,一位老人就会推着轮椅上的老伴,赶到汉水小学公交站台头班车上车,然后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北院区下车。经询问得知,80多岁的梁光武老人,需每周两次到医院透析。而孟娇也会默默地在这两天提前10分钟进站,主动帮老人搬上(搬下)轮椅。后来,这条线路上的其他司机,也会不约而同地在周二、周五早上提前进站,帮助老两口,直到现在,这成了23路车公交司机共同的秘密。
残疾女孩晓曼与孟娇也有暖心相伴的故事。晓曼和残疾人父亲相依为命,每天,她都会在父亲的陪伴下,乘坐23路公交车前往铁路社区阳光家园学习,一来二去,孟娇和小女孩渐渐熟悉起来。得知晓曼的家庭情况后,孟娇经常会给她带一些小零食,节假日,还会组织同事到晓曼家中看望,给他们带些生活用品,帮父女俩整理家务,教晓曼做饭等。
“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出门真的不容易,我想尽力帮帮他们!”孟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十几年前,自己带着中风的父亲外出搭乘公交车,因为父亲腿脚不便,上、下车时耽误了很多时间,那位公交司机耐心帮忙,让孟娇十分感动。“通过这件事,我开起公交车时,也常常换位思考,主动伸出援手,帮助有需要的乘客。”
孟娇说,和每一位乘客遇见都是缘分,自己很珍惜这份工作。“公交车司机作为城市的窗口行业,需要用心真诚地服务每一位乘客,为城市形象提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在襄阳,提起襄阳牛肉面,不仅让本地人舌尖泛起熟悉的滚烫,更让无数游子激荡起浓浓的“乡愁”。如何把这份“乡愁”变成“经济引擎”,华中农业大学在读女博士孙娟,给出了奋斗答卷。
今年37岁的孙娟是一位“农三代”,从外公那一辈开始做农业,到母亲郭焕芝,再到孙娟这里,已经三代人了。因此,孙娟从小对农业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2014年,她从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决定回到家乡襄阳投身农业,想利用自身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走一条创新的数字农业之路。
2019年,航天英雄聂海胜在太空喊话:“回到地球后,最想吃的还是我们襄阳的牛杂面”,深深打动了孙娟,做一碗承载乡愁的牛肉面,开始在她心中发芽。经过走访,孙娟了解到,传统的襄阳牛肉面都是现煮、现捞,如何做出一款能够即冲即食、营养健康的牛肉面?孙娟带领团队开始了研发之路。
传统冲泡式方便面冲泡以后就会变得软烂,没有筋道,为了做出和早点摊上煮出来一样口感的牛肉面,孙娟放弃了传统冲泡式方便面的油炸工艺,采用了5道往复式蒸煮工艺,让面饼更有筋道,口感更好,同时也留住了营养。为了让面条更筋道、有嚼头,孙娟特地选用了自家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为了解决“牛肉肉质很柴,容易碎烂”的问题,她邀请康师傅、今麦郎、白象等全国许多知名方便面专家前来指导,经过反复试验,成功调制出锁鲜的牛肉料包。
如今,孙娟所在的襄阳郭氏阜丰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引进了全国最先进的非油炸微膨化牛肉面面饼生产线,日产“郭姐农场襄阳牛肉面”45万包,她还组建了电商团队,年销售襄阳牛肉面系列产品5000多万元。除此之外,公司还承包了10万亩高标准有机农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式种植,带动了当地1万多农户增产增收。
“襄阳对于牛肉面的发展,有行业标准,有产业规划,有品牌推广,有政策支持,我们充满干劲!”孙娟扬起自信的笑容,“未来还打算在全国开200家‘郭姐农场襄阳牛肉面’加盟店,让襄阳牛肉面走向全国。”
“这一片好几个小区,都把我设为‘常见人员’,刷脸就能进门,平均每天可以多送十来单!”7月8日,90后外卖小哥陈雪松手提2份美食,刷脸进入襄城区闸口社区美林丽舍小区,3分钟就完成了两单配送。
去年12月,陈雪松在闸口某小区送外卖时遭遇“进门难”,耽误了好几分钟还收获了一个“差评”,和同行“吐槽”时,碰巧遇到闸口社区组织委员汪勇。汪勇便把几位“外卖小哥”的困境反映给了闸口社区党委书记陈志娟,陈志娟结合社区智慧管理平台人脸识别系统,组织辖区业主几经协商,决定将30余名经常出入社区的外卖小哥的个人信息录入系统,7个居民小区可以刷脸进出,自此,陈雪松再也没有因“延迟送单”被点“差评”。他笑着说,“我一个小小的诉求,都能快速得到回应,感觉每个普通人,在襄阳都能被看见,被重视。”
“襄阳的发展环境挺好的,人才新政很不错,对科技和教育的规划也很有前瞻性。”澳洲蒙纳士大学博士李彬于2023年回到家乡襄阳,加入湖北隆中实验室从事车用光伏材料研发。经过与同事的通力协作,该实验室与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华智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推进的钙钛矿太阳电池产业化项目以1000万元的转化金额正在加紧落地。
李彬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决定回襄阳工作时,家人还疑惑,襄阳有你博士研究方向的产业吗?“没想到,我不仅在湖北隆中实验室找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发展方向,还出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李彬表示:“目前,钙钛矿太阳电池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襄城区闸口路新开的“李四狗”咖啡馆内,台湾姑娘陈郁婷正忙着制作“台式冬瓜露咖啡”。自2024年与襄阳结缘后,爱好骑行的她被襄阳四季分明的气候所吸引,选择跨越海峡在襄阳创业。陈郁婷结合骑友们骑行前的激励口号“Lets go!”,将自己的店面取谐音为“李四狗”,推行“咖啡+骑行”的跨界组合,并将台湾的原料作为咖啡基底,复刻自己“小时候的味道”,受到了骑行爱好者的好评。“襄阳人都很热情,也很友善,希望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更多台湾青年,襄阳是一座值得扎根的‘宝藏之城’。”
从“的姐”的一句真心夸赞,到无数平凡人的默默付出,襄阳正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证明:当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当热情融入城市血脉,每个普通人都成了城市的“代言人”。而一座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堆砌,而是由无数温暖的瞬间、坚定的脚步共同铸就。这些平凡人拼出的“传奇”,正是襄阳最动人的发展注脚。星空体育APP下载星空体育APP下载星空体育APP下载星空体育APP下载星空体育APP下载